最自由的二手家電交易區立刻下載

你累死累活,是在「做事」還是被人當「墊腳石」?看不懂這個字,一輩子只能幫人抬轎!

你看的是局,還是勢?

 

幾年前,我公司收到一封大會邀請函。上頭洋洋灑灑,列滿了各大電商、家電龍頭的名字,LG、MOMO、PChome 一個不缺,陣仗看起來極大,熱情地邀請我們共襄盛舉。我瞄了一眼,直接扔在旁邊,連勾選「不參加」都嫌浪費時間。

 

 

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了,沒想到過陣子,對方竟然還不死心,電話直接打來公司,持續地吹捧這個大會有多難得,務必要我們參加。

接電話的同事,看著那串華麗的名單,興奮地跑來問我:「大哥,這感覺很厲害,我們是不是該去參加?」我看著這位天真的豬同事,只問他一句:「我們去的意義跟目的是什麼?」,「可以認識很多人啊!」他說。

我笑罵她:「泥馬的,我去認識 MOMO、PChome 的人要幹嘛?商場如戰場,不是你死就是我活,不是吃飯就是吃屎,我們去認識競爭對手,是要跟他們喝茶聊天,還是稱兄道弟?」

 

她愣了一下,趕緊換個說法:「那……我們也可以認識很多家電大廠啊!」

 

我說:「你傻了是不是?LG 的董事長、總經理,我們哪個不熟?一線主管誰不認識?其他家電品牌,我們也都認識阿。你告訴我,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去?」

 

同事這才恍然大悟,小聲地說:「也對……」

 

 

但她還算不錯,知道不恥下問,追問道:「那大哥,他們費這麼大工夫辦活動、寄邀請函,圖的到底是什麼?」我笑著告訴她:「他們就是想『借勢』,借我們所有人的勢,去成就他自己的局。」

 

這招,是最低階的借勢。

(這同事常常上電視喔,多注意新聞^^)

 

多年前,我有個朋友叫阿暢,他玩的才是真正高明的借勢。

 

 

阿暢從美國回來,想在台灣發展。那年頭,沒有什麼 YouTuber 或網紅,網路是文字部落格的時代。如果阿暢想從零開始寫,沒有一兩年,根本累積不出讀者。

 

但他聰明絕頂。他知道自己短期內成不了頂尖的部落客,於是他換了個賽道。他不去跟人比內容,而是去鑽研:那些最紅的部落客,究竟是怎麼紅的?他們如何寫作、如何拍照、如何經營社群?

 

接著,他寫了一本書,書名直搗黃龍:《部落客也能賺大錢》。這一步棋,直接讓他從參賽者,變成了裁判和教練。書一出版,他就開課,教大家如何打造成功的部落格,光學費就賺飽了。

 

照片/于為暢(Wendell Yu)臉書

 

接著,他更進一步,串連那些想做行銷的廠商,把案子發給他那些上過課的學生,帶著大家一起賺錢。他就這樣,從一個局外人,反過來成了這個圈子的資源核心。

 

這兩個故事,剛好就是「借勢」的一體兩面。

 

一種,是像那個辦大會的,自己毫無根基,就想拉著虎皮當大旗。他們想借我們的「勢」,去壯大他自己的「局」。你看穿了,這不過是一場想把你當柴燒,來點亮他自己的空城計。不懂的人,傻傻地就成了別人的墊腳石。

 

 

但另一種,就像阿暢,這就是高手。他不是去「蹭」,而是去「造」。他看準了整個市場的「勢」,借了所有成功者的光,去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新舞台。別人還在一步一腳印地爬,他已經搭著火箭上去了。

 

所以,在這個局裡,你得先有本事看懂誰想「借」你的勢;而更高明的,是懂得怎麼去「借」別人的勢,成就自己的事。

 

前者讓你不會成為傻子,後者讓你成為贏家。

 
 

講到這裡,可能很多人會想:「大哥,你說的這些都是老闆層級的事,我們一個小小的上班族,沒權沒勢,能借什麼勢?」

 

孩子,我都舉兩個例子你都還不能舉一反三阿......這就是多數人一輩子只能埋頭苦幹,卻無法脫穎而出的原因。

 

大家總以為,「勢」是別人給的,是職位帶來的。錯了,「勢」是看出來的,是做出來的。

 
486錄音筆 飛利浦 智能錄音筆2代 VTR5010Pro 限時優惠 【486獨家】迷你珍奶離線翻譯機 旗艦版 WM-T31W 限時優惠
上班族必備神器! 486錄音筆 飛利浦 智能錄音筆2代 VTR5010Pro 限時優惠 出國必備神器! 【486獨家】迷你珍奶離線翻譯機 旗艦版 WM-T31W 限時優惠
 

大哥給你兩個最實在的建議,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就能用:

 

第一,學阿暢那招,當「解決問題」的人,而不是「執行任務」的人。

 

別只當個聽話的螺絲釘。你要抬頭看看,你部門裡最厲害的同事、你的主管,他們每天最煩惱、最頭痛的是什麼事?是報表太亂、是跨部門溝通沒效率,還是新來的系統大家都不會用?這就是「勢」的破口。

 

你不用當那個業績最強的超級業務,但你可以成為「幫超級業務整理出最省時報表」的那個專家。你不用去跟老闆爭功勞,但你可以成為「最懂那套新系統,誰有問題都來問你」的那個人。

 

 

你借的是「團隊的痛點」這個勢,讓自己從一個普通的執行者,變成一個有獨特價值的「資源」。當大家遇到某個麻煩第一個就想到你,你的勢就起來了。

 

第二,學會「借光」,讓你的努力被看見。

 

你辛辛苦苦做了一個企劃案,直接丟給老闆說「老闆請看」,這叫「蠻幹」。聰明的人會怎麼做?他會先去借「老闆的勢」。

 

在報告前,他會說:「老闆,上次您提到我們應該更重視成本控制,我這個方案就是針對這點,預計能節省15%的預算。」你把你的功勞,和他重視的目標綁在一起,他聽進去的機率就高了三倍。

 

他還會去借「數據的勢」。與其說「我覺得這樣會成功」,不如說「我研究過市場上最成功的A案例,他們就是用這套打法,我們的數據顯示這完全可行。」

 

 

甚至,去借「同事的勢」。先找幾個友好的同事或跨部門的夥伴溝通你的想法,獲得他們的支持。當老闆問起時,你可以說:「這個想法我也跟行銷部的某某討論過,他也覺得很棒。」

 

你看,你明明還是你,你的方案也還是那個方案。但你學會了借力使力,你的話語權,你的影響力,就完全不同了。

 

所以,別再以為「借勢」是多麼高深的權謀。說穿了,它就是一種更聰明的做事方法。停止用蠻力,學會用腦力。 看懂局,順著勢,你才能在職場上,走得比別人更省力,也更遠。

 

 

其實我還有非常多想跟各位講的。但是如果這一篇再寫下去,它就變成了一本書。所以只好分天分篇,再跟大家來分享。

 

這篇最後,大家包含一下,有點長,但不做個總結我實在心裡會不爽。

 

★以阿暢為師★

 

懂得「聰明的偷懶」:

 

很多人以為成功要靠苦幹實幹,但阿暢不一樣,他懂得先「算帳」。他一眼就看出,寫部落格這條路,要花一兩年才能熬出頭,這時間成本太高,成功率又太低。這不是勤勞,這是傻。他這種「不想走冤枉路」的天性,逼著他去找那條最快、最省力的捷徑。

 

商場上,最怕的不是勤奮的敵人,而是像他這樣會「聰明偷懶」的對手。

 

 

上帝視角,而非參賽者思維:

 

當所有部落客都埋頭在跑道上,互相廝殺、競爭排名的時候,阿暢直接站上了裁判席。他把自己抽離出來,不去當那個滿身大汗的「參賽者」,而是變成那個分析所有選手優劣、制定比賽規則的「局勢分析家」。

 

這個視角的轉變,是從棋子到棋手的關鍵一步,讓他看到了別人看不見的商機。

 

天生的「資源整合者」:

 

他腦子裡想的從來不是單點突破,而是如何把所有點連成一個面。他看到了:

  • 新人 (想紅但沒方法)
  • 高手 (有經驗但分散)
  • 廠商 (有錢但找不到人)
 

他做的,就是把自己變成那個把三者串起來的「樞紐」。他賣給新人方法,借用高手的名氣,再從廠商那裡拿來案子。他一個人,盤活了整個生態。

 

 

創造價值,而非單純套利:

 

這點最重要,也是他跟那個辦大會的主辦方最大的不同。辦大會的是想從我們身上「抽血」,是零和遊戲。但阿暢是創造了一個「共贏」的局。

 

他的書和課程,對學生是紮實的價值;他幫廠商媒合,是提供了有效的行銷管道。因為他對所有人都提供了價值,所以這個「勢」才能越借越大,越滾越穩。

 

文章都寫這麼長了,乾脆寫個夠吧.....,他成功的簡要分析可分四步戰略,如果把他成功的過程拆解開來,其實就是一套非常清晰的組合拳:

 

第一步:避開紅海,另闢藍海

  • 他不跳進去寫文章(紅海),而是跳出來教別人如何寫文章(藍海)。在「部落格內容」的市場,他只是個新手;但在「如何成為部落客」這個新市場,他透過一本深入研究的書,立刻讓自己成為了開山祖師。
 

第二步:借力使力,建立權威

  • 他的權威,不是來自於「我多厲害」,而是來自於「我研究了所有厲害的人」。他那本書,等於是借了所有暢銷部落客的「勢」來為自己背書。讀者相信的不是阿暢這個人,而是他書中那些成功案例的集合。他用別人的成功,奠定了自己的專家地位。
 

第三步:知識變現,鞏固地位

  • 書,是建立名氣的空軍;開課,就是把名氣落地的陸軍。透過開課,他把自己的影響力直接轉化為現金收入,同時也篩選出了一批忠誠度極高的核心粉絲(學生),鞏固了他在這個領域的領袖地位。
 

第四步:搭建平台,打造生態

  • 這是他最厲害的一步。他沒有停留在「老師」這個角色,而是進一步成為「中介」。透過幫學生對接廠商,他把自己從一個一次性賣課程的人,升級成一個持續產生交易、所有人都繞不開的「平台」。到這一步,他就不再只是「借勢」,他已經開始「造勢」了。
 

 

總結來說,阿暢的成功,始於一個不想認命慢慢爬的聰明腦袋,贏在一個能看穿全局、整合資源的戰略高度。 他告訴我們,真正的高手,不是在已有的規則裡玩到最好,而是自己去創造一套新的規則,讓所有人都跟著他玩。

 

最後,跟你說個彩蛋。故事裡的阿暢,本名叫于為暢,大家可以上網搜尋,他寫了不少書,真的很不錯。

 

覺得大哥文章有料,記得按讚跟分享。網路文章都歡迎分享轉載。

 

『486電商十年戰場筆記』
十年來,電商從紅海走到黑海,從價格戰打到信任戰,從一台電腦能賣東西,到現在得面對演算法、直播、AI、供應鏈斷鏈與地緣政治。

我們早已不再只是在賣東西,而是在參與整個產業的轉型與重構。

這個專欄,記錄的是一位電商老兵、企業經營者在第一線的觀察與思考。從平台競爭、品牌策略、實體轉型、到勞動與法規,每一篇,都是血汗與經驗的結晶。

這裡沒有空談,只有真相。
這裡不是輿論戰場,是經營戰場。
寫給還在打仗的人,也寫給下一個想上場的人。

.

最新熱門文章

「吃苦當吃補」、「撐久就是你的」?這6個老派職場迷思,正悄悄拖垮你的人生!

 

放假就該這樣!台東初鹿牧場一日遊,孩子放電、大人放空,笑聲比風還輕快

投資最可怕的不是虧錢,而是你以為自己在賺!聽哥一句:報酬率會說謊!

中油曝:這5習慣耗油又傷車,過半車主每天都在犯

好小子走了..別等「有症狀」才檢查|5大免費癌症篩檢一次看,早期發現存活率超過9成

 

快打開家裡空氣清淨機看濾網!如果是這顏色,代誌大條,立刻處理!

486團購-獨家翻譯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