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爐即秒殺!靠『比臉大』羅宋爆紅的他,最後卻走上法拍豪宅這條路
提到吳企鎧先生這個名字,可能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是誰,但如果講到他創辦的連鎖麵包店「創盛號」,應該就有不少人聽過。
這間主打「比臉還大」羅宋麵包的創盛號,一推出就迅速走紅,曾在台北車站、百貨等熱區開出多家分店。麵包一出爐就常被秒殺,讓品牌一度風光無限。
創盛號的創辦人吳企鎧,其實早在2016年就與前妻劉佳雯共同創立殿堂級可頌品牌「八月堂」。後來兩人離婚,他又在2020年前後另創「創盛號」,主攻羅宋麵包,最高峰時在北台灣與中部展店超過10家。
不過從2023年起,因為長期虧損、員工欠薪、股東間投資糾紛、財務不透明等問題,債務累積到5,000~6,000萬元。最終在2024年農曆春節前宣布旗下7家門市結束營業,只剩3家轉讓他人經營,甚至連他位於新莊的「合康天賦」101坪豪宅也被法拍。
他身上有些地方,我覺得和「東京衣著」的周品均小姐滿像的。
吳企鎧是台灣本地企業家,與劉佳雯在2016年婚後創辦「八月堂」,但兩人在2019年3月離婚,之後還因商標權等問題對簿公堂。
我查了一下官司的來龍去脈:2019年3月,吳被免除八月堂總經理職務後,仍發律師函聲稱「八月堂品牌是他創立的」、劉佳雯只是借名董事,結果導致外界誤會、甚至影響他與統一時代百貨的合作契約,造成千萬貨款損失,依協議內容須支付違約金2,500萬元。
而劉小姐主張,吳不但未按約交付公司文件與清點設備,還移除雙方共用的商業雲端資料,甚至另設品牌「八月本舖」,開快閃店賣相同商品,涉嫌侵害商標。
但吳方面則認為,雙方簽署的協議中已明定違約金總額為500萬元,不應該每條違約行為都累計罰金。
台北地方法院判決吳應支付500萬元違約金,劉佳雯另外求償的2,000萬元遭駁回。二審高院也維持這結果,認為協議書裡並沒有「違約行為累計計算」的條款。官司目前也仍在進行中。
了解了他的背景後,我再來分析創盛號這個品牌的經營。
2020年前後,吳企鎧以「比臉大」羅宋麵包為主打,成立「創盛號烘焙本舖」,短時間內就在雙北與中部展開門市攻勢。他善用網路宣傳與媒體曝光,讓品牌迅速走紅。
他們的羅宋麵包主打法國發酵奶油與日東麵粉,2022~2023年間還進駐微風南京、微風北車、三重正義、大江購物中心等熱區,開幕時常辦限時秒殺活動。最巔峰時期,創盛號擁有10~12家門市,同時涵蓋路邊店與百貨據點。
但看到這段歷程,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,一眼就看出來他為什麼會兵敗如山倒:槓桿開太大。
資金還沒到位、基礎還不夠穩,他就急著快速展店。這種作法短期可能賺到快錢,但只要一有經營上的小問題、資金鏈一斷,整個體系立刻崩潰。
從2023年起,門市開始虧損,員工薪水只能靠不斷借錢來發,半年內資金壓力暴增,到2024年整體負債突破6,000萬元。
期間還爆出股東控訴他財報不透明、不給查帳,引發民事紅利糾紛與刑事侵占訴訟。
對我來說,當一個創辦人給不出清楚的帳本時,就已經說明這間公司有問題了。加上後續盲目擴店,導致人事與經營成本大幅上升,品牌在不同區域也沒建立起真正的區域優勢。再加上市場競爭激烈、營運模式不夠穩健,自然撐不下去。
總結來說,他的失敗,早在一開始決定瘋狂擴店時就註定了。
資金沒準備好就硬衝,經營成本高漲卻沒有搭配新產品策略,加上有些麵包評價普通、回頭客少,靠一款「比臉大」的話題產品,撐不住太久。
而且整個經營看起來缺乏系統與核心團隊,到了中期就已經亂了套。官司纏身、財務混亂,你想想看,一個人整天要跑法院,哪還有心力經營事業?
這點其實讓我想到館長阿漢,他也曾說自己被告20多次,試想一下,這樣的壓力跟時間消耗,怎麼可能好好顧事業?別說開麵包店,就算是賣便當都會賣不好。
最後很多人可能會問,那劉佳雯現在呢?
她在離婚與商標爭議結束後,仍持續經營「八月堂」,而且還拓展了新的事業。2023年底,她還以八月堂名義捐贈可頌禮盒、支持兒福團體,展現品牌的社會責任感。另外也創立了手搖飲品牌「KUKOTEA」,可說是持續向前走。
我寫這些,不是為了批評或嘲諷,而是覺得這些故事真的值得借鏡。他山之石,可以為鑑。
不是模擬投資,也不是網紅喊單。這是一位真實拿出十億元、親自下場操作的老闆,對市場最直接的體感筆記。
從股市到債市,從匯率到國際局勢,從避險配置到火線操作,每一篇都是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與判斷。
如果你想知道,一個做生意二十年、歷經風浪的電商老闆,會怎麼看市場、怎麼做選擇,那這裡,就是你該訂閱的地方。
這裡沒有炫技,只有實戰。
這裡不是教科書,是帳上真的在動的錢。
歡迎來到我的投資現場。
最新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