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窮人不是50萬,是300萬!這場「新貧危機」誰能翻身?
台灣的窮人,比你我想的還要多更多。
政府公布的低收入戶大概50萬人,但如果用國際通用的社會學標準來算,台灣實際生活在貧窮線邊緣的人,恐怕高達300萬。
中間這超過250萬的「貧窮黑數」,他們真實存在。
可能是扛著學貸的年輕人、收入不穩的單親媽媽,或是在鄉下靠微薄老人年金過活的長輩。他們生活拮据,卻可能因為名下有塊不值錢的祖傳土地,或是有個在外地打拼、自顧不暇的子女,就被那道《社會救助法》的高牆擋在門外,成為安全網底下「被漏接的人」。
所以我認為,政府絕對有責任去修改不合時宜的法規,把標準放寬,去照顧這些弱勢。
但是,光靠政府補助,沒辦法真正解決底層貧窮的問題。對很多身在困境的年輕人來說,更重要的問題是:「我該怎麼靠自己,打破這個循環?」

這讓我想起我一個同學的故事。
他國中畢業後,去念高職夜校,白天就在一家冷氣行當學徒。別人覺得辛苦,他當作學習,做得非常認真。當完兵回來,他還是回到那家冷氣行繼續做。
他就這樣一步一腳印,把所有技術學得精通,也累積了客戶和信譽。幾年後,他決定自己出來創業,開了一家冷氣行。因為技術好、服務實在,生意越做越穩,經濟狀況也變得相當不錯。
好幾年前我遇到他,他迷上了重機,常常在假日時,就載著太太騎著重機全台灣到處旅行,日子過得非常愜意。
我這個同學,就是「窮孩子如何翻身」最好的例子。從他的故事裡,我們可以學到幾件非常重要的事:
- 一技在身,勝過黃金萬兩 他沒有漂亮的學歷,但他選擇了一條最踏實的路:學一個別人需要的技術。當你擁有一項專業技術,並且做到專精,你就不怕沒有飯吃。
- 態度,是你最硬的背景 他如果只是把打工當成糊口,隨便做做,那永遠就只是一個小工。但他把吃苦當作投資,為他贏得別人的信任,這就是他日後創業最重要的「品牌」。你的名譽和信譽,是別人拿不走的資產。
- 先求存,再求富 他不是一步登天,而是存了很久的錢、累積了足夠的經驗,才敢自己開店。對沒什麼資源的年輕人來說,一定要強迫自己儲蓄。當你存下第一筆錢,你的心才會安定,也才有本錢去抓住下一個機會。
總結來說,年輕人不要因為出身不好就氣餒。我同學的例子告訴我們,學歷不是唯一的路。專注地學好一門技術,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份工作,有紀律地存錢,就有機會為自己拚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但是,光靠個人努力還不夠。
如果要真正斬斷貧窮的鎖鏈,政府的責任,就不該只是發補助款。更關鍵的,是要投資在這些弱勢家庭「孩子」的未來。 政府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方法,確保這些孩子不會因為家庭環境,而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,例如提供穩定的教育資源、營養午餐,甚至是課後的輔導。
雖然我人微言輕,但我還是很真誠地希望,我們能一起努力,讓我們比較貧窮的同胞,可以一起共好,別讓有些人因為窮而在夜晚默默的流淚。
這篇只是我的碎碎念......
《Mr486》APP二手家電市集,想怎麼買、怎麼賣隨便你,免手續費;在486買過家電的朋友更要立刻下載,所有問題線上真人客服回覆,還能與其他人一起討論交流。
最新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