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goro又來收割?新資費根本割韭菜神操作
Gogoro發表他們最新的資費方案,主打「騎多少算多少」。
剛開始聽到這句話,我以為終於有比較合理的收費了,結果仔細一看才發現,哇靠,根本是在玩文字遊戲、割韭菜的神操作。
一、騎多少付多少?實際上是「騎不多也要付很多」
他們說這個方案平均每公里1元,聽起來不貴對吧?但你要綁約2年,還要先付個「設定費」9000元(單電池是6000元)。我看到這裡真的有點問號,「設定費」是要設定什麼?有哪種資費還要設定到9000塊的啦,這不是在騙?
算一下這9000元攤兩年,也就是每月375元,再加上你每騎一公里還是要再付1元。
意思是什麼?你就算只騎50公里,一個月也要付超過400塊,這樣叫「騎多少付多少」?這根本是包月資費外面再包一層皮,連續包兩年還不能退,真的是吃相難堪到一個極致。
二、只有新車免設定費,老用戶就自認倒楣?
這種新方案只給買新車的免設定費,老客戶完全被晾在旁邊。過去支持你們這麼久的用戶,現在反而變成最不被照顧的,這是哪門子的邏輯?你不但沒讓大家省到錢,還讓人覺得自己像被宰的韭菜。
等到你2年合約結束之後,你想繼續用這種資費還得再買新車,不然又要再繳一次9000,這是什麼綁架邏輯?
三、到底是騎乘算錢,還是電量算錢?
目前Gogoro也沒把收費算法講清楚,是算騎乘公里?還是安時?

如果是安時計算,那一顆顯示能騎60公里的電池,實際你可能只騎了40公里就沒電,結果還是被收60公里的錢?這個到底誰搞得懂?消費者真的被搞到一頭霧水。
四、公司缺錢缺到這種程度?
從前一兩年開始,Gogoro就財報一直虧。現在看起來是現金流吃緊,才出這種「假彈性、真高價」的方案來撈現金。
電池交換站不夠、商用資費又貴、產品維修費高,現在連資費也搞這一套。以前那種「騎Gogoro很潮」的感覺,現在根本變成「被Gogoro搞得很吵」。
從創新品牌變爛招騙局也才幾年時間?
Gogoro當初剛出來的時候,我是滿欣賞的,覺得終於有一間台灣本土公司搞點不一樣的。結果搞到現在,補助吃光、信任破產,還內部鬥爭、CEO下台、供應鏈醜聞連環爆。然後現在又弄出這種資費來消費者頭上。
如果你是用戶,你自己算一算,別被一個「每公里1元」的口號騙進去,搞不好你花的比以前還多。Gogoro現在最該做的不是換包裝搞行銷,而是老老實實把資費、產品、服務搞好,不然這條路是越走越窄。
看過慘的,還真沒看過這麼慘的……
十年來,電商從紅海走到黑海,從價格戰打到信任戰,從一台電腦能賣東西,到現在得面對演算法、直播、AI、供應鏈斷鏈與地緣政治。
我們早已不再只是在賣東西,而是在參與整個產業的轉型與重構。
這個專欄,記錄的是一位電商老兵、企業經營者在第一線的觀察與思考。從平台競爭、品牌策略、實體轉型、到勞動與法規,每一篇,都是血汗與經驗的結晶。
這裡沒有空談,只有真相。
這裡不是輿論戰場,是經營戰場。
寫給還在打仗的人,也寫給下一個想上場的人。
.
最新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