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億投資現場|486財經筆記】我靠,台灣真的越來越強了!
我靠,台灣真的越來越強了!
以前大家說要轉機,第一個想到的是香港。但現在呢?香港的光環一點一滴在褪色,反而是我們台灣,正一步一步走上亞太轉運樞紐的寶座。
為什麼會這樣?不是我們太厲害,而是香港被中國統治之後,光環消失被共產黨狠狠按下去。
一、中國內地的機場起飛了
深圳、廣州現在國際航線一大堆,根本不用再繞去香港轉機。大家直接飛中國內地,時間快又方便。
二、政治環境整個爛掉
從反送中到國安法,搞得一堆外國企業、航運公司開始閃人,信任感直接歸零。
三、疫情一巴掌打下去,香港爬不太起來
香港2024的轉機人數只恢復到2018年的53%,復甦慢得嚇人。
四、機場設計有問題
跑道、航權分配都卡在國泰手上,航線不夠靈活,轉機選擇少到可憐。
五、飛機越來越進步,大家都直飛了,還轉什麼機?
那台灣呢?
我們桃園機場的成績單這幾年越來越漂亮。地理位置完美,飛東南亞、北美剛剛好。航班快速恢復,長榮、華航都拼命加開線路。第三航廈2027要完工,容量直上8000萬人次。
政策配合度高,美國旅客來台轉機免安檢,時間省超多。產業鏈大轉彎,美中貿易戰逼出一波轉機潮,台灣剛好接住。
根據最新資料,2024年桃園機場的轉機旅客比2019年成長了32.3%。這不是我們自爽,是時代真的變了,台灣越來越重腰。
而且你以為只是機場變強?不,是整個台灣的國際角色在升級。
交通:不只轉機,還成為區域物流節點
台灣的貨櫃港運量穩定成長,台北港與高雄港的自動化碼頭正在加速部署。高鐵已經接軌國際旅遊交通路線,桃機捷+高鐵這組合,讓轉機旅客可以無縫接軌去台中、台南,比香港出關塞半天快太多。
金融:被低估的亞洲資金跳板
你知道嗎?台灣現在已經是亞洲第四大外匯存底國,僅次於中國、日本與印度。而且國際越來越多資金透過台灣控股公司、家族辦公室進入亞洲市場。
高資產客戶不再選新加坡或香港,反而開始研究「設台灣信託」或「成立資產配置公司」──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。這點我自己非常有感。
科技:世界晶片的心臟 + AI時代的跳板
我們的半導體不用再講了,全世界最頂尖的AI晶片製造都要靠台積電。但除了晶圓廠,現在連微軟、Google、NVIDIA 都在台灣設AI研發中心。這代表什麼?
我們不只是代工,而是參與「下一代科技規格制定」的地方。甚至台灣現在還成為美國AI伺服器進入亞洲的重要供應鏈集散地。

所以,我認為我國開始長出自己的重量級角色。
我們如果能繼續把航網、設施、政策、科技、金融這幾塊都做起來,未來台灣會不會變成「新一代的亞洲樞紐」?
我認為這件事,不是「有沒有可能」,而是「要不要把握」。你怎麼看?你對台灣未來有信心嗎?
不是模擬投資,也不是網紅喊單。這是一位真實拿出十億元、親自下場操作的老闆,對市場最直接的體感筆記。
從股市到債市,從匯率到國際局勢,從避險配置到火線操作,每一篇都是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與判斷。
如果你想知道,一個做生意二十年、歷經風浪的電商老闆,會怎麼看市場、怎麼做選擇,那這裡,就是你該訂閱的地方。
這裡沒有炫技,只有實戰。
這裡不是教科書,是帳上真的在動的錢。
歡迎來到我的投資現場。
最新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