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低薪困局怎麼破?我建議這樣做,企業、員工、政府三贏
台灣的低薪問題真的是當務之急!!
.png)
民國75-78年,我當兵前幾年都在餐飲業工作,做過西餐廚師、吧台,當時月薪大約3.2~3.5萬。
.png)
如今將近40年過去,台灣薪資成長卻非常緩慢,2013到2023年,中位數薪資只從36,000元漲到43,000元,但通膨早就吃掉了所有成長。
問題在哪?我認為有兩個:
- 第一,人均GDP雖高,但與國民實質收入完全脫節。
- 第二,CPI與真實生活成本嚴重偏離。
人均GDP被少數高薪族拉高,但多數人月薪仍停留在4萬左右。中低階層生活壓力很大。
再看CPI細項,1990年總指數是63.51,2024年是107.81,漲幅1.7倍,但蛋類漲了3倍、水產4倍,滷肉飯、便當甚至漲到3倍、5倍。30年前一碗滷肉飯10元,大碗15元,現在至少40~50元。
CPI權重裡食物僅佔25%、居住15%,但現實中,很多家庭光餐飲每月就破9千元,遠高於統計設定。
名目薪資雖然增加,但實質薪資被通膨吃光,甚至有些行業還倒退。小英政府在國防、外交、社會福利等表現不錯,但薪資提升的力度確實不足,也可能當年看到的是「美化過的數字」。
薪資成長緩慢的原因,我看有這幾點:
- 產業結構失衡——高薪集中在少數科技業,大量勞工卡在低附加價值的服務業。
- 勞動市場供需失衡——工會力量弱,勞工議價能力低。
- 資本報酬上升——GDP成長果實多流向資本方,勞動報酬占比降到43%新低。
- 產業升級不足——研發投資不夠,代工轉型有限。
- 通膨侵蝕——民生支出漲幅遠高於官方CPI。
- 政策缺乏連動——最低薪資調漲,卻沒帶動整體薪資結構升級。
(資料查詢參考來源:https://reurl.cc/2Qzaz4、https://reurl.cc/Qae2e2)
我認為現在最快速的方式可以這樣做:
大家看到現在很多企業獲利都不錯,所以政府稅收超大幅成長,所以我建議政府應該用減稅來鼓勵企業分紅。
例如企業各種稅率加起來要繳交26%,但若公司願意把其中5%直接分給員工,就能享稅額減免6%。
這樣員工更願意努力,企業也能留才,國家整體消費力也提升,這就是三贏。
我在與小英總統最後一次見面時有提過,但當時她已是執政末期,所以沒有下文.......
如今我和賴清德總統及其團隊並無聯繫,只能把建言留在這裡,若有他團隊成員有看到,希望能給總統建議。
房市已經進入緩降期,接下來兩三年應該還會跌,但真正該做的,是讓中低階層薪資實質成長。經濟數字再漂亮,如果大多數人的口袋沒有變厚,那都是假的繁榮。
不是模擬投資,也不是網紅喊單。這是一位真實拿出十億元、親自下場操作的老闆,對市場最直接的體感筆記。
從股市到債市,從匯率到國際局勢,從避險配置到火線操作,每一篇都是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與判斷。
如果你想知道,一個做生意二十年、歷經風浪的電商老闆,會怎麼看市場、怎麼做選擇,那這裡,就是你該訂閱的地方。
這裡沒有炫技,只有實戰。
這裡不是教科書,是帳上真的在動的錢。
歡迎來到我的投資現場。
最新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