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靠市場賺錢,還是靠你賺錢?【投資五問】秒測「知識網紅」是真有料還是偽專家!
關於投資我的建議!
朋友說:「大哥,我最近在看某某Youtuber、聽某某Pod,學到好多投資術!」
我笑了!那個講得口沫橫飛的人,他是真的有真金白銀去投資嗎?他到底賺了多少錢?
 

在這個時代,知識變得很便宜,但也因此變得很模糊,你以為你打開手機是在學理財,但你沒想過,別人正在盤算怎麼把你的「專注力」變現。

寫篇文章,我們來分析所謂「知識型網紅」背後的商業邏輯,也給你一把尺,去衡量你聽到的究竟是「真知識」,還是包裝精美的「行銷話術」。
我有五個疑問
- 他是「教你思考」,還是「叫你照做」?
真正有料的內容,是給你釣竿、教你釣魚,讓你理解原理、培養獨立判斷力。反之,那些整天喊「無腦跟單、抄作業」的,他賣的不是方法,是捷徑。記住,投資沒捷徑,只有最貴的坑。
 - 他靠「市場」賺錢,還是靠「粉絲」賺錢?
有些人是靠投資實力在市場肉搏賺錢,有些人是靠「教你投資」的口才賺錢。你要搞清楚,他的主要收入是來自「投資報酬率」,還是「廣告分潤、課程訂單、付費會員」?前者是實戰派,後者是生意人。
 - 他是否把「風險」掛在嘴邊?
如果一個人談投資,只講報酬、不講風險,那他不是在教學,是在講故事。真實的市場沒有保證班,只有風險管理。那個敢把最壞情況攤開來講的人,才值得你多看兩眼。
 - 他敢不敢公開自己的「真實成績單」?
口說無憑,真正的專業是讓數字說話。那些願意長期、透明地公開自己投資組合(包含賺錢與賠錢)的人,才有參考價值。反之,永遠只會說「我朋友賺很多」、「我學員翻倍」的,聽聽就好。
 - 他是在「傳遞知識」,還是在「製造焦慮」?
很多理財頻道,根本不是在幫你理財,是在讓你焦慮,不斷暗示你「不買就會錯過、沒跟上就是傻子」,一旦你焦慮,就會失去理智,你就容易掏錢。這是最精準的商業心理學,也是最高級的鐮刀。 
最近幾個連假,在家閒閒的我看了一些網紅跟影片,有三個陷阱:
- 陷阱一:「我不是鼓勵你買,但我自己已經重倉布局了。」
這句話最毒,他用「我自己也買」來綁架你的信任感,讓你以為跟著他很安全,但他沒說的是,他進場的成本比你低三成,出場的時間比你早三天,你不是他的戰友,你只是他出貨時的燃料。
 - 陷阱二:「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分享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」
這句話聽起來很負責,其實是最標準的「法律免責聲明」,他用這句話把所有風險都推回你身上。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分享者,會謹慎用詞,而不是拿一句模糊的話來當自己的防火牆。
 - 陷阱三:「這堂課原價NT19,800,今天限時優惠只要NT3,999!」
當知識需要用「限時搶購」來催促你,你就該明白,那不是教育,是純粹的行銷。真正的學習,從不靠折扣來驅動,而是靠你自己的時間去消化和實踐。 
朋友:先學冷靜,再談獲利
快要六十歲的我,看過太多「被知識包裝害死」的散戶,他們不是笨,只是太想快,但市場最殘酷的鐵律,就是專門懲罰那些「想要快」的人。
學投資,最怕的就是那種「半桶水的信心」,懂了一點,就以為自己懂了很多;影片聽多了,就以為自己變成了專業投資人。
 
請記住:
- 投資,不是靠誰來教你致富,而是靠你自己去理解風險,別讓別人華麗的包裝,取代了你最珍貴的獨立判斷。你可以看影片、聽Pod,但那只能是起點,永遠不能是終點,你最終要鍛鍊的,不是找到明牌的「眼力」,而是抵擋誘惑、看透本質的「腦力」。因為,真正的知識,不會讓你興奮,只會讓你更冷靜。
 - 投資從來不是一場「誰講得動聽」的比賽,而是一場「誰能活得久」的修行,那些真正能長期存活的贏家,都有一個共同特徵—極度的冷靜。
 - 不被話術推著走,不被情緒帶著跑,更不會把別人的信仰,當成自己的策略,別急著找老師,先學會懷疑。真正能保護你的,不是網紅的觀點,而是你自己扎實的思考能力。
 
以上是我給大家的忠告。
【十億投資現場|486財經筆記】
不是模擬投資,也不是網紅喊單。這是一位真實拿出十億元、親自下場操作的老闆,對市場最直接的體感筆記。
從股市到債市,從匯率到國際局勢,從避險配置到火線操作,每一篇都是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與判斷。
如果你想知道,一個做生意二十年、歷經風浪的電商老闆,會怎麼看市場、怎麼做選擇,那這裡,就是你該訂閱的地方。
這裡沒有炫技,只有實戰。
這裡不是教科書,是帳上真的在動的錢。
歡迎來到我的投資現場。
不是模擬投資,也不是網紅喊單。這是一位真實拿出十億元、親自下場操作的老闆,對市場最直接的體感筆記。
從股市到債市,從匯率到國際局勢,從避險配置到火線操作,每一篇都是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與判斷。
如果你想知道,一個做生意二十年、歷經風浪的電商老闆,會怎麼看市場、怎麼做選擇,那這裡,就是你該訂閱的地方。
這裡沒有炫技,只有實戰。
這裡不是教科書,是帳上真的在動的錢。
歡迎來到我的投資現場。
最新熱門文章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