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自由的二手家電交易區立刻下載

確診黑數在身邊?體溫、血壓和血氧異常,靠這招秒自救

台灣本土確診人數突破6萬,其中更令人擔憂的是未被檢出的黑數,可能因為無症況、不曉得自己確診而持續趴趴走,或是有點不舒服、只當自己感冒沒有自行篩檢,當你每天外出工作、週末出遊,可能就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身邊。

 

不僅是居家隔離的人需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,在這個病毒就在身邊的後疫情時期,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每天的體溫有沒有突然升高、血壓有沒有正常、血氧有沒有突然下降等,立即發現異常狀況,才能趕緊就醫,而不是轉到中重症了才發現,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。

 

 

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如果超過38℃就是發燒,但其實介於37.5-38℃可能是低度發燒,甚至有些人本來體溫就偏低,可能平常體溫只有35-36℃左右,這種人當體溫來到37℃其實可能就算是低度發燒,這靠單次量測體溫是不會知道的,必需每日量測、記錄,才會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
 

我家有耳溫槍,但你說要每天去量真的也麻煩、很難做到,我今年開始幾乎天天都戴486菁英健康錶進階款,發現它溫度的數值非常有參考價值,我拿了家裡的耳溫槍跟健康錶上的溫度做比較,幾乎是一樣的,所以後來我就都直接看健康錶。

 

依照我平常的溫度數值大約都顯示36℃左右,若哪天突然開始升高到37℃,那我就會有警覺,多喝水、吃退燒藥及趕緊快篩看看有沒有不小心染疫變兩條線。

 

 

錶面有很多顯示方式可以選擇,我是選擇將血氧、心律、脈波指數都顯示在上面的模式,一般來說血氧濃度在95-100%間算正常,一旦掉到93%以下就該注意屬異常,還記得去年一波血氧機的搶購潮嗎?當時出現幾個確診者在家死亡的案例,疑似血氧降低、身體出現缺氧的狀況,一步步邁向死亡而不自知。

 

這支錶是唯一有兩組感測器設計,一組在手腕處,一組運用兩隻指尖感應,指尖血氧的訊號感應強度聽華碩說是手腕的100倍,晚上睡著後20分鐘會自動啟動血氧偵測,或是白天隨時將拇指和食指搭在手錶的兩側就能立即量測,怕忘記,透過手機APP能設定提醒功能,隨時注意自己的血氧數值。

 

別小看血氧數值,當他開始下降變低的時候,你可能不會發現,而且一般人也不可能隨時拿著血氧機在那量,有這支錶就很方便、也很重要,一旦低於90%就表示你的身體缺氧、低於80%更會危害到器官正常運作。

 

 

上面這支影片是昨天在《健康2.0》Youtube頻道看到的,覺得非常的重要也很實用,江坤俊醫師分享若發現自己血氧低於90%時可以怎麼自救,只要一根吸管就能讓血氧濃度從93%立刻回到99%,如果沒有吸管,也能透過呼吸的方式提升血氧濃度,大家看一下,重要時刻可能救你一命、或家人的性命。

 

對了!有些女生會塗指甲油,若你確診在家隔離,建議把指甲油卸掉,正常的時候我們的指甲呈粉色,若有缺氧狀況則會變成暗紅或紫色,也能透過此方式做觀察。

 

有些確診者會出現心跳加快、低血壓的狀況,我是因為自己身體狀況,所以一直以來都會注意每天的數值,有了這支錶後更是方便,能透過微電感測器和光學心率感測器蒐集身體各項數據,像我設定每30分鐘自動量測一次,所有的數據除了手錶上看得到,手機APP也會有,還有統計數據自動做記錄。

 

一鍵免費訂閱Mr486電子報,最新資訊、家電優惠及好康優惠

 

脈波指數和心率都看得到,隨時注意有沒有突然變高或變低,每天的睡眠品質狀況也看得到,你翻了幾次身、你熟睡多久、淺眠時間多久,你以為你睡了7個小時很足夠了,一看發現真正熟睡不到1小時,難怪每天還是很累,眼睛還是跟熊貓一樣,長久下來身體怎麼會好。

 

以前我就覺得健康錶真的好用,所以我從第三代一路戴到現在的第五代,功能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實用,而且它的APP是會持續更新的,像今年發現它還可以管理睡覺時的打鼾聲,真的錄下來還有音檔可以聽、幾分貝,原來被老婆嫌吵是真的,害我最近開始找打鼾的產品。

 

這支最新第五代進階款的486菁英健康錶,雖然單價高一些,但我真心覺得非常值得買來戴,與其買便宜的卻不精準、數值不牢靠,我寧願多花一些錢,分期下來一個月也不到兩千,重點沒什麼比健康更重要,而且它可以一個多禮拜充一次電就好,不像我之前戴過的一兩天就要充電非常的麻煩,需要的朋友,可以登記。

 

486菁英健康錶進階版 團購優惠登記


若想買給長輩戴,也有高續航健康錶可選擇,可管理活動心率、脈波、舒壓指數、睡眠、打呼、活動運動等即時資訊(無血氧感測),不到4千、還可分期免息,這邊登記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梅雨季大雨轟炸不用怕,免費APP 淹水、雨量、洩洪等即時資訊一手掌握

 

浴室用這招,到現在沒有發霉過

 

財位琴葉榕超級旺的祕密大公開

 

肩頸、膝蓋、關節、腰部、腹部專用熱敷墊,定溫定時秒舒緩

 

「輕症居家隔離」五大必備清單 避免家人交互感染

 

唾液快篩全台販售門市總整理&影響檢測結果三狀況要避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