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自由的二手家電交易區立刻下載

熱!四招戰勝體感溫度 避免熱傷害 - 戶外篇(上)

「溫度高不可怕,體感溫度高才是最可怕的致命關鍵」,人體的正常體溫平均為36-37℃,但明明溫度才35℃比體溫低,為什麼會感覺悶熱無比,甚至連呼吸都覺得不適,這一切都是因為「濕度」所造成的。

 

 

身體在感受到熱的時候會流汗,靠著流汗、汗液蒸發後將體熱帶走,達到身體散熱的目的;但當所處環境的溼度高,流出的汗液不易蒸發,也就無法帶走熱氣,所以會感覺悶熱無比,當然也會受到風速、日照、和人體基礎代謝率所影響,風速高能加速皮膚表面的散熱、日照越強會感覺越炎熱、人體基礎代謝率越高體溫也會比較高。

 

台灣是潮濕的海島型氣候,常年相對濕度平均都在70-80%以上,每到夏季就會又濕又熱,高濕度造成體感溫度飆高,如果依照美國國家氣象局制定的酷熱指數表來看,以台灣近日高溫都達38℃,在濕度的加乘下,其實體感溫度已達紅色警戒飆破60℃(酷熱指數表 請按此),這也是為什麼今年7月還沒結束,在台灣因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數已創新高。在氣象局預報氣溫於紅色警戒時,應儘量避免外出,但如果一定要外出、於戶外活動或工作時,以下四點一定要做好準備好,才能避免熱傷害。

 

 

1. 適時補充水分

✓ 在炎熱的環境中,不論活動程度為何,都應隨時喝水,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。

✓ 注意尿量及顏色。若尿量減少、顏色變深,表示體內水分不足。

✓ 避免飲用酒類飲品。

 

一鍵免費訂閱Mr486電子報,最新資訊、家電優惠及好康優惠

 

2. 工作時應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、濕度與身邊夥伴狀況

✓ 隨時關注氣象及氣溫濕度的變化。

✓ 注意作業時間,戶外工作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時段。

✓ 作業環境提供遮陽、採用隔熱與通風設備,並營造涼爽的休息場所。

✓ 避免密閉環境,並保持空氣流通。

✓ 在酷熱的時段採取輪班制度,儘可能增加休息時間與頻率,並隨時注意身邊夥伴狀況。

 

 

3. 做好個人防曬措施

✓ 衣著儘量以穿著寬鬆、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。

✓ 作好防曬措施,戴遮陽又通風的帽子及太陽眼鏡。

✓ 盡量避免在炎熱的陽光下或高溫鍋爐旁長時間暴露。

 

 

4. 注意個人健康狀態

✓ 有慢性疾病者,應注意是否適合高溫或高濕的工作環境。

✓ 從事高溫或高濕度環境之作業者,應進行職前與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。

✓ 強化自我健康意識,了解熱傷害的症狀。

✓ 熟悉熱傷害通報及緊急處理方式。

✓ 注意使用可能會誘發中暑之藥物,包括增加產熱(如甲狀腺素)、或增加水分流失(如利尿劑)等之藥品。

 

如果發現自己的體溫升高、皮膚乾熱變紅、心跳加速,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、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神智混亂、抽筋、昏迷等症狀,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、設法降低體溫(如鬆脫衣物、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)、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;若體溫持續上升、嘔吐、或意識持續不清,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。

資料來源/國民健康署

 

 

如必需長時間於室外,儘量讓自己在有遮蔽物的環境下,遮陽帽、遮陽傘、防曬外套絕對不能少;水分補充更是最重要的,如果很熱的狀態下、身體又缺水,身體就無法有效排汗散熱,就容易中暑造成熱傷害。(醫師建議,腎臟衰竭、心臟衰竭與肝硬化患者,炎夏不宜猛灌水。)

 

戰勝體感溫度 小密技

隨身攜帶迷你手持風扇,風速高能加速皮膚表面的散熱;或是一些年紀大、有慢性病的人因為心肺功能比較差,不容易流汗,適時使用小風扇能幫助散熱,或是用水將身體沾濕,再用小風扇吹,製造如流汗一般的散熱效果,也能降低熱傷害的風險。

小巧時尚涼爽隨身 雙倍涼爽雙葉扇

 

 

☞延伸閱讀:

5分鐘DIY,擺脫髒水 一秒生飲

 

手持風扇可能暗藏危機?!全面實測大解析

 

又是除濕機自燃!該換就要換,全家安全不能省

 

別跟生命過不去,全台縣市住警器申請懶人包

 

臭氧水原來可以這樣用,難怪在歐美被稱為萬能水

 

家裡和睡袋都換成3D涼墊,小孩不再睡到滿身汗還更省電

 

一掃描就翻譯小朋友都會用-常態-翻譯筆